为了在疫情之下“重启消费”和进一步提振经济,据记者不完全统计,全国已经有浙江、湖北、湖南、北京、广东、辽宁、山东、贵州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西、宁夏、广西、重庆等多个省市的地方政府宣布发放居民“消费券”,总金额已经达到百亿规模,尤其是“五一”小长假期间,更是力度空前。
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,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了6.8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%。目前,消费这驾“马车”,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动能,2019年的数据显示,由消费拉动的GDP增长占比高达57.8%。因此,在疫情下,消费增长对于经济复苏至关重要。
消费券对拉动消费、提振经济的实际效果到底如何?近日,来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研究团队经过调查研究后,最新发布了《疫情下的消费重启:基于中国城市消费券发放的大数据分析及政策建议》报告(下称《报告》),探讨消费券发放的实际效果和未来建议。
杭州1元消费券拉动3.5元新增消费个别地区乘数效应达11倍
3月2日,山东省济南市率先宣布发放2000万元消费券。随后,全国陆续有多个省市地区宣布向公众发放消费券。最“豪横”的当属是浙江,仅杭州、温州两地就已经发放了超过34亿元的消费券。而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武汉,也通过支付宝等平台发放23亿元消费券,其中5亿为政府出资,剩余18亿由平台匹配。而南京、合肥、青岛、北京等地向公众发放的消费券也都超过了亿元级别。
此外,也有很多平台和企业参与到各地政府的消费券计划中。淘宝天猫、京东、苏宁、拼多多、腾讯、滴滴等都宣布发放大力度的消费券。
4月9日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,杭州发放的消费券已核销2.2亿元,带动消费23.7亿元,乘数效应达10.7倍;郑州首期发放5000万元消费券,发放两日核销1152.4万元,带动消费1.28亿元,乘数效应达11倍。
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、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告诉《中国经济周刊》记者,《报告》的研究团队,针对杭州消费券的实施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研究,然后发现,消费券在杭州的刺激消费效果是比较明显的,杭州的实践显示边际消费倾向(MPC)在3.5以上,即政府1元钱的消费补贴能够带来平均3.5元以上的新增消费,而且这个新增消费并不是“消费提前”所致,即消费券过后,消费恢复常态后并无明显下滑。
自3月27日起,杭州市通过支付宝平台分4期发放数字消费券,杭州常住人口均可申领,每人每周限领一次,申领后可在线下各类商家使用,使用有效期为1周,消费满额后直接抵扣。3月27日第1期发放200万套总价1亿元消费券,4月3日第2期发放150万套总价1.5亿元消费券,随后2期发放数额与第1期相同。
根据从首期200万套消费券中随机抽取的10万样本研究,刘俏表示,首期发放的数字消费券在有效期内核销比例达70.2%,即样本中获得消费券的消费者在7天有效期内平均使用3.51张券,结果显示这35.1元的政府财政补贴带动了124.6元的新增总消费,拉动效应达到了3.5倍以上。
更为值得关注的一点是,传统方式拉动消费比较“困难”的高年龄人群,对于消费券却更加敏感。比如,杭州的消费券消费拉动效应在年龄维度上呈倒U型,即41-50 岁人群的消费拉动效应最强,杠杆倍数达到4.2倍,更大范围来看,41岁以上消费者新增消费额和杠杆倍数,要高于青年人群。
从现金到数字消费券的中国方案
消费券并不是新生事物,它实际上是政府刺激经济的一种短期政策工具,但之前国外发放消费券对消费刺激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。新增消费比例并不高,而且消费者的行为和消费倾向长期并没有改变。
为什么在此次疫情中,中国的实践却拉动作用明显呢?刘俏认为,这主要得益于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为发放消费券、提升消费券使用效果提供了便利条件。
国的消费券很多是以现金形式发放的,会大量转变为储蓄,而不一定被消费。而且发现金也是没有杠杆的。但消费券设计有杠杆,比如花40元才能用10元这比现金要好。此外,以电子消费券形式发放,只要方案设计得好,消费券财政给钱,商家也愿意配合“加码”,以获得更多流量的导入,因此,产生的效果更好。
数据显示,我国2019年第四季度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9.8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4%,其中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前三名依次为支付宝、财付通、壹钱包。国内移动支付已经超过10亿用户,这意味着政府通过数字平台的消费补贴措施可以精确到个人、商户、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,并瞬时完成,操作成本低,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消费券发放渠道的资金、人力成本高,不透明等问题。
此外,刘俏还特别建议通过数字化发放流程和风控机制,要确保消费券不被“套现”, 确保在商家消费后直接核销,避免出现套现、转让甚至“薅羊毛”等问题。这样,消费券才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,尤其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餐饮、零售行业。
疫情下消费重启数字消费券堪当重任
“这次疫情改变了我们对宏观政策制定的很多想法,比如跟2008年、2009年的4万亿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。当然,这背后是现在整个中国增长的核心逻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中小微解决80%以上就业问题,而且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在去年达到了57.8%,前年还要更高一些。”刘俏表示。
因此,刘俏和研究团队也在《报告》中建议,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发放并核销总额为5000亿元的消费券,由国家统筹,可以让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探索“一城一策”。根据研究团队对杭州数字消费券发放的研究,设计合理的数字消费券能够带动3.5-5.8倍的新增消费。
刘俏认为,以杭州3.5倍的拉动效应来计算,5000亿的消费券核销能够带来1.75万亿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,相当于带动了4.25% 的社会零售总额增长。假定社会零售总额增长与消费增长相同,因为消费带动了57.8% 的经济增长,5000亿元的消费券能够拉动2.46% 的全年GDP增长。
“对今天中国的中央财政状况来说,5000-10000亿是可以承担的。”刘俏说。
当然,刘俏也建议,一定要鼓励“一城一策”的尝试,推荐最优实践的做法。中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大背景下,数字消费券可以起到公共政策事半功倍的效果,现在可能也到了可以推出的关键时间节点。“电子消费券的设计成本不高,政策效果却非常直接,透过杭州和国内其他城市的实践,加上研究整理出来的数据,我觉得疫情下重启消费,数字消费券是很值得期待的。”他说。
(文章来源:中国经济周刊)
【零智云】补充阅读:
这次国内发放的消费券,有两方面的表现格外值得关注。
第一是:这次发放的消费券,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增消费比例。
杭州的数据显示,这次消费券的“边际消费倾向”居然在3.5以上。我做个对比,你就明白差距有多大了:日本在1999年发放了3100万张价值2万日元的消费券。研究发现,发放消费券当月,半耐用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.1-0.2,也就是说,1块钱消费券带来新增消费只有0.1-0.2元;新加坡曾经在2011年做过一个现金分红计划,当时居民每收到1块钱,带来的新增消费是0.8元。杭州每发放1元消费券带来的新增消费是多少呢?3.5元,这可是之前效果的十几倍。
第二个值得关注的表现是:从目前的效果来看,消费券的拉动效果很稳健,一段时期过后,消费也没出现明显回落。
之前消费券之所以会被诟病,就是因为没啥长期刺激效果。但这一次研究发现,人们并没有因为之前用了消费券,之后就减少消费。为什么呢?我们发现了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:数字化。之前日本的消费券是实体现金券,而这次杭州等地发的基本上都是数字消费券。别看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差别,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效果。
数字消费券的一大好处,就是领取特别简单。像这次地方政府是和支付宝、微信、美团等平台合作发放消费券,这些平台老百姓平时就在用,动动手指就能领券,这就让消费券迅速地触达了绝大部分目标人群。要知道,传统消费券发放渠道的资金和人力成本特别高,光是把券一家一户地发到居民手里,就是个大工程。而这次杭州通过支付宝,几分钟之内就把150万消费券全部发放完毕了。
现在商户几乎都支持移动支付,这也让消费券用起来特方便。杭州这次的消费券就覆盖了500万到600万商户,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店都覆盖到了,消费券在哪都能用。那你可想而知,消费券的领取越简单,刺激效果肯定也就越好。